Thursday, July 26, 2007

Politican's Bullshits

I found the following interesting article in newspaper today:

蔡子強﹕政客廢話寶鑑 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作者為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

夏日炎炎,假期氣氛濃厚,今期且輕鬆一下,講講政客最喜歡講的廢話。
書展中,書籍《愛情神話》以西方名畫作封面,遭影視處指是淫褻而一度被勸喻,惹來輿論嘩然。影視處長鄭美施急急補鑊,面對傳媒時說:「唔可以話前線員工有錯……但有改善的空間。」
大家都聽得人仰馬翻,我們又一次見識了什麼是官腔、廢話。其實處長說這番話時真正的意思是:「我知我們錯了,但又唔好意思『認衰』,唔該畀次機會,至多擔保下次唔會。」
只要大家在政壇日久,便會發現類似的廢話多的是,實在應該輯錄成書,好讓那些政壇、傳媒新秀先補補課。
“Expert”——那些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的人。還有,當官員說「我們要先聽聽專家的意見」,又或者「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」,就是當政府感到一籌莫展,唔知點應付的時候,搬出來令人覺得政府做緊的擋箭牌。
“This is a hypothetical question”——即係話我唔想答,因為這是答會對我不利的問題。
“I am glad you asked me that”——傻仔,呢條問題其實我一早預,答案亦早已準備好,而家正好畀個機會我借題發揮。(順帶一提,如果你問唔問題,他就會說:「Yes, but the important thing to understand is....然後照把上述準備好的,照講一次。」)
“I hear what you are saying, but....”——除了「but」以後的說話之外,前面幾隻字全屬廢話。
“Inappropriate”——政客或律師為了逃避法律責任而套用的「溫吞」字眼。例如,你說某位議員當眾豎起中指是「不恰當」的行為,比起說這是無恥、下流、賤格……被人告的風險要細得多。
“Investment”——即係spending咁解,例如we are investing in schools.
“Mistake”——記住永遠要用past tense及passive voice,例如mistakes were made,千祈唔好講I made mistakes,更加不可以講I am making mistakes﹗
“Monitor”——官員說We will monitor this issue,即係除了睇電視、看報紙之外,他們什麼也不會做。
“Move on”——我們要向前看,即係唔該忘記我們以前做過的衰,拜託大家再次投我們一票,再畀我們「滾」多次。
“Source close to”——即是政府某位高官的新聞官,而且他(其實十個有九個係女人,應該用「她」)想「點」大家,所以唔好意思出真名,於是吹風前,特地補上一句「off the record」。
“Spin Doctor”——相等於「廢話吹水學」的博士學位(Doctorate in Bullshit, BsD)。
“我唔想咁講”——其實即係:我好想咁講。
“我唔係呢個意思”——其實即係:我正正係呢個意思。
“現在未係適當時候,到時機成熟,我一定會「第一」時間通知大家”——咁即係「第三」、「第四」時間……
“個人意見”——當民建聯 說那是馬力 的個人意見時,意思就是該黨打算與他劃清界線,千祈唔好拖埋佢落水。
如果想學識講更多的廢話,可以買這一本自嘲為「厚顏無恥、荒謬可笑、專門靠『點』、毫無誠意」的小書:Nick Webb著,《The Dictionary of Bullshit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