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(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, 屬於《大品般若經》中600卷中的一節)
唐三藏法師玄奘譯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身想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
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陀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。
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。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“般若”即智慧、心靈。 “波羅”是過渡到達彼岸(目的地)。 “密”即終極,“多”指萬法、萬種、萬有、萬物。佛家語“心”(梵語hrdaya ),指心靈,亦含有精要、精髓等意。心即心靈、大智慧、宇宙之心。 “經”通“徑”,路徑、通道。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全名意義為:“以大智慧回歸宇宙自然終極之心靈途徑”。
《心經》全經只有五十句(唐玄奘譯本),267字。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詞寡義深,概括了《大品般若》的義理精要。本經係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濃縮,成為表現'般若皆空'精神之簡潔經典。全經舉出五蘊、三科、十二因緣、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。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。
佛家認為,此經概括了佛陀四十九年說法集三藏十二部經論的精華,闡述了佛家對天地宇宙實相的終極論義。
《心經》極短,奧義無窮。集義會通,字面而已。釋則為執,靈當默誦。
1.觀自在——菩薩
1)觀照自心,大修士!
2.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:
2)以智慧求解脫多時:
3.照見五蘊皆空,
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
3)徹悟一切感知、意志、追求、慾念都是空幻。
4.度一切苦厄。
4)於是而超越一切苦厄
5.舍利子。
5)昇華而成為“舍利子”。
6.色不異空,
6)明白現象世界與空幻無不同,
7.空不異色,
7)空幻與現象無不同。
8.色即是空,
8)現象就是空幻,
9.空即是色。
9)空幻就是現象。
10.受想行識,
10)一切感受、意想、行為、知識,
11.亦復如是,
11)莫不如是。
12.舍利子。
12)如同彩色舍利子。
中
13.是諸法空相,
13)存在之本體是空幻表象。
14.不生不滅,
14)本體不產生也不消滅
15.不垢不淨,
15)不污染也不干淨。
16.不增不減。
16)不增加也不減少。
17.是故空中無色,
17)所以本原真空無現象
18.無受想行識,
18)不存在感受、念想、行為、意識
19.無眼耳鼻舌身意,
(此謂“六根”)
19) 不存在眼所見、耳所聞、鼻所嗅、身所感、意所念
20.無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
(此謂“六塵”)
20)不存在現象、聲音、味道、感觸、本體
21.無眼界,
21)不存在眼睛所見世界
22.乃至無意識界。
22)也不存在心靈所意想世界
23.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
23)無見光明也無見黑暗
24.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
24) 無見生命、衰老、死滅也不見不會衰老、死滅者
[無無明,是無明的否定。無無明-盡,又是無無明的否定。
兩次否定成為一次肯定。 ]
25.無苦、集、滅、道,
(此謂“四締”。)
25)出離痛苦、聚散、死滅、言語。
26.無智亦無得(呆)。
26)無智慧也無愚蠢。
27.以無所得(待),
27)由於不希求所得
28.故,菩提薩埵,
28)所以修行者啊!
29.依般若波羅蜜多,
29)要依照智慧尋求到達彼岸;
30.故心無罣礙。
30)所以,要在內心排除牽掛障礙——
31.無罣礙,
31)只因內心無牽掛障礙——
32.故,無有恐怖,
32)所以,沒有恐怖的事情,
33.遠離顛倒夢想,
33)遠離顛三倒四的夢想,
34.究竟涅磐,
34)達到終極解脫圓滿的境界。
35.三世諸佛。
35)擺脫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36.依般若波羅蜜多,
36)依靠智慧度向彼岸
37.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37)於是得到超越無上大智慧。
下
38.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
38)所以,理解智慧而通達人生的彼岸。
39.是大神咒,
39)就得到大神通的祝詞!
40.是大明咒,
40)就得到大光明的祝詞!
41.是無上咒,
41)就得到高無上的祝詞!
42.是無等等咒,
42)就得到普遍無限的祝詞!
43.能除一切苦,
43)從而消除一切苦難,
44.真實不虛。
44)達到真實不妄之境。
45.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
45)所以念誦以智慧超度於彼岸的祝詞
46.即說咒曰:
46)就誦讀以下的祝詞:
47.揭諦,揭諦 !
47)去吧!去吧!
48.波羅揭諦 ,
48)超越吧,去吧!
49.波羅僧揭諦,
49)去找到智慧,寧靜,超越一切界限
(“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,找到超越世俗萬苦的根本途徑!”)
50.菩提——薩婆訶!
50)醒覺自我,醒覺他人!
【觀自在菩薩】,又稱作“觀世音菩薩”,梵文則為Avalokiteshvara。
觀自在三字是雙關語;其顯意是指觀世音菩薩名;其密意是指在入定時要觀——自在。
觀自在菩薩,“觀”,“觀照”、“審視”。
觀,接受,世音(宇宙信息),自在(自然與自由)。
自在,大自由的。
“菩薩”是bodhisattvaa“菩薩摩訶薩”的音譯,本意為“覺有情”、“導眾生”的大士。 “摩訶”,意為“大”。 “薩”為“薩埵”的略音,意為“有情”或“眾生”。摩訶薩指引導救度極多眾生,使之得度脫生死。
大乘佛教認為菩薩可以有在家與出家兩種。菩薩有兩種身:一為生死肉身,一為去法性恆生身。
三賢位之菩薩,若未證法性,仍有惑業,受三界生死為前者;證得無生法忍性,捨離三界生死肉身,得不生不死為去法性恆生者。
觀自在菩薩,合起來說,就是能觀照自心,不為世間或出世間的萬物所動,心中常能住寂,又能慧天憫人,以大覺有情為己任。
1 comment:
air max 90
air jordan
air max 2019
goyard
golden goose
fila shoes
nike air max 95
supreme clothing
yeezy boost 350 v2
coach outlet
Post a Comment